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第123章 唐太宗想封禅泰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唐太宗想封禅泰山(1 / 2)

五月十日,国子监博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等都上奏章建议李世民封禅泰山。李世民看到他们的奏章,这次有些心动了,于是下令秘书少监颜思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禅仪典。颜思古和朱子奢与一些名儒引经据典,博采众议,终日争论不休,也没有制定出封禅的仪典来。

于是,李世民又指派房玄龄与杨师道博采众议,商议出一个封禅仪典:

首先,在泰山脚下,设一个昊天上帝坛用来祭祀昊天上帝,祭坛长一十二丈,高一丈二尺。在昊天上帝坛举行祭祀仪式,目的是向上天宣告封禅之事,具体祭祀仪式流程已制定。

其次,等祭祀仪式完成后,再登上泰山封禅。房玄龄、杨师道他们商定做封禅玉牒,玉牒长一尺三寸,厚五寸。玉检厚二寸,里面大小正好能装下一个玉牒。拟定的玉牒文:

“金玉重宝,质性贞坚,宗祀郊禋,皆充器币,岂嫌华美,实贵精确。况乎三神壮观,万代鸿名,礼极殷崇,事资藻缛。玉牒玉检,式韫灵奇,传之无穷,永存不朽。”

此外,房玄龄与杨师道商定的封禅仪典还包括玉策、金匮、泰山上圆坛、圆坛上土封、玉玺、立碑、设告至坛等。

朝堂上,李世民看着房玄龄与杨师道上奏的封禅仪典,故作姿态推辞说:

“隋朝灭亡,天下大乱。朕提三尺剑,数年之间,征伐四方,统一天下。突厥汗国虽然强盛,经常侵扰大唐百姓,现在也被朕灭国,颉利可汗也被俘获,投降的突厥人,也被朕像对待大唐百姓一样安置。朕自登基以来,重用贤臣,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数年时间,朕将大唐帝国治理成贞观盛世。不是朕自己夸耀自己,近年来年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按照朕的功绩是应该登泰山封禅,以告慰天地,但是大唐建国不久,天下大乱刚大治,百姓还较穷困,封禅需要花费大量钱财,所以朕不主张封禅。”

群臣们都听出李世民想封禅,但欲擒故纵,故作姿态。于是群臣们纷纷上奏章请求李世民接受民意,同意封禅。就在李世民顺水推舟准备恩准同意封禅时,魏征却不合时宜地出列上奏:

“朝堂上文武百官均奏请封禅,臣独认为:群臣都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认为不可。若天下安定,百姓家丰衣足食,虽然不封禅,也没什么问题!秦始皇封禅,而汉武帝不封禅,后世人会认为汉武帝没有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吗?况且封禅何必非要去泰山?所以说,臣认为没有必要通过登泰山封禅,才能证明自己是贤能之君,也没有必要登泰山封禅,才能表达对天地神只的诚心。”

李世民本来故作推辞后,就准备顺水推舟下诏命同意封禅。但是听到魏征的奏言后,内心非常愤怒。于是,李世民气势汹汹地质问魏征:

李世民问道:“你不想让朕封禅,是认为朕的功绩不高吗?”

魏征回答道:“圣上的功绩很高!”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朕的品德不高吗?”

魏征回答道:“圣上的品德很高!”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天下不安定吗?”

魏征回答道:“天下安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