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回档1986> 第382章 像风一样的不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2章 像风一样的不羁(1 / 2)

舞台上是一个本地艺人表演的节目,低俗、暧昧,荤段子不少,惹得下面人哈哈大笑。

这种俚俗的东西本来是不该堂而皇之出现在舞台上的,但今天特殊,结婚仪式上不弄点带颜色的节目,那能满足老百姓凑热闹的心理。

比起那些戴帽子、扒衣服的婚闹陋习,这已经好多了。

夜晚的气温并不高,但惜夏手心冒着汗,湿漉漉的。

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郝刚紧紧握着手看这些露骨的东西,她的心里其实很矛盾的。

元月面红耳赤地啐道:“唐叔叔怎么会允许这些东西表演的。”

“入乡随俗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艺术修养和审美的,老百姓有老百姓的乐子,就像京城的膀爷,大街上光着半截身子不照样悠哉悠哉地晃悠着吗。”郝刚解释道。

老百姓这个群体很奇怪,高尚起来可以把命都舍弃给国家和民族利益,但粗鄙起来就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已,想法子让你出丑,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习俗这东西,没个几代人的努力,是改变不了的。

元月没有多说下去,只是不再去看台上的表演了。

她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长期生活在海川,各种民间的场面也见过、也听过,发发牢骚不过是少女的一种矜持罢了。

“今天有胡静师姐的节目吧。”元月问道。

这段日子,她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关心海川这些大事,要不是惜夏过来,她恐怕还在教室里自习呢。

“嗯,我给了她一首歌让她唱,本来是想作为礼物送给关小童两口子的。但现在看来有点莽撞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似乎融不到一块去啊。”

郝刚是有感而发,他把集体婚礼想象得太高雅了,忘记了入乡随俗这种说法。

海川人喜欢看这些俚俗的东西,在民俗这上面,老唐也没办法一意孤行,用官方权利来压制它。

但事实证明郝刚忽视了艺术家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海川民间艺人看似粗鄙的表演并没有引起胡静和张国荣的反感,反倒是在舞台上对这些节目大加称赞。

胡静在舞台上对这些民间艺人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她是土生土长的海川人,从小就耳濡目染海川的风俗习惯,融进来就显得自然而然。

以前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挖掘这些俚俗背后深层次的意义,现在有了大学知识的铺垫,从另一种角度再次来审视这些传统文化,倒是体会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说胡静的演唱是海川人翘首期盼的表演,那么张国荣的出现对于海川人来说就是无比巨大的惊喜了。

大家都知道哥哥来到了海川,但没想到哥哥会在集体婚礼上唱歌。

其实本来的演出环节里是没有张国荣节目的,但谁让郝刚和“哥哥”关系铁呢,听一首张国荣现场演唱的歌,不仅是李波的心愿,也是乐明的心愿啊。

当关小童在郝刚面前絮絮叨叨晒幸福的时候,郝刚就记住了乐明这个小小的心愿。

作为郝刚得力的灰色助手,乐明对关小童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郝刚没理由不想着替乐明达成这个心愿,就像对李波所说的那样:安排。

张国荣对郝刚邀请他在海川的集体婚礼上唱一首歌没有丝毫的犹豫,郝刚让他唱就唱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段时间他在外面栉风沐雨、跋山涉水,见多了世态炎凉和人间百味,也见多了人性坚忍和生命的刚强。

洗净铅尘的哥哥就像得道的高人,淡去了浮华,只留下纯真。

什么咖位,什么身份,什么经纪,都是浮云,让思想信马由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这才是人生,这才是信仰。

张国荣选的歌曲是《不羁的风》,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个浪子曾发誓想要过像风一样的日子,但在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女主角后,决意“停住这风”,一心想要用爱填补内心缝隙的故事。

这首歌前两年发布时,就引起了一片惊呼声,因为这歌十分符合张国荣的一种形象气质——“不羁”,如同自由的风,无拘无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