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回档1986> 第171章 钱士元快要被逼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钱士元快要被逼疯了(1 / 2)

郝刚和樊义山的一席密谈之后,海川的官场乱了起来。

樊义山把郝刚说的话进行了梳理,结合海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海川市发展规划方案。

方案里对海川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和发展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论断,有理有据,清晰明了。

根据这个方案,再过几年,海川可就不是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城市了,那是一朝扬名天下知的“大海川”啊。

首先激动起来的是老唐,这个老革命对临退之前还能为海川发展贡献上力量,无比心盛。

对于方案中提到的协调清江和上层的关系,唐坤当仁不让地接了下来,就等海川政府这边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就可以去向上边要政策了。

老唐说了,拼着这辈子的政治资源都不要了,把这辈子放在外边的人情都要回来,也得把开发区这事跑下来。

在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钱士元直接把郝刚拎过去详谈了一下午。

樊义山有多少水平,钱士元很清楚,凭他自己肯定弄不出来这些东西。

要说后面没郝刚在提供支援,钱士元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到底是分管工业的,钱士元问的东西可比樊义山专业多了。

仅仅一个拖拉机厂的筹建工作,什么拖拉机的型号、产量、建厂要求、原料供应、市场开发,厂址选择等等,统统问了一个遍,搞得郝刚最后头皮发麻。

“钱叔,我是学生哎,不是专家,你问我这些不是问道于盲吗?”

郝刚心里有事,被钱士元拉着不给走,有点不耐烦。

他最想过问的不是拖拉机的事,要不是当时元月不在家,自己又被樊义山堵在家里,他说不定还不把拖拉机生产线的事说出来呢。

士林饲料那边有多少事等着自己啊!

张恩树已经坐镇士林饲料厂那边不走了,海川第一批生猪陆续出栏,利润喜人,郝刚描述的场景已经在慢慢地实现。

张恩树就差把士林饲料厂当成自己家的了,逼着李青抓紧上马新的生产线,一年200万头生猪,这个诱惑受不了。

李青都抱怨好多回了,生产线啊生产线,什么时候能再上马?没有郝刚的支援,李青可弄不来新的生产线。

停薪留职已经成为了时尚,清江冒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研究所和科技公司。

士林饲料开始大把赚钱了,现在拿钱出来收拢一些有前途的科技人员和研究成果正是时候,好像希望集团的饲料配方就是在这个时间搞出来的。

郝刚得去看下李青他们的停薪留职办得怎么样了,顺便忽悠几个大学生和薛一科他们来海川开几个科技公司或者研究所什么的不香吗。

海川养殖业高速发展,后面跟着来的问题可就多了,现在不做好提前准备,到时候可就不是抓瞎的小事了,产生严重污染和瘟疫那就是塌天的大事。

况且人家张恩树把侄女都送给我了,黄春蕾现在正在美丽贱替我鞍前马后的赚钱,你老钱给了我什么好处?

郝刚心里对钱士元不满,脸上可不敢露出一点,还得装出一副嬉皮笑脸萌萌的样子。

“少给我耍滑头,你要是瞎子,我们就都是死人了,最起码瞎子还能动几下。”钱士元丝毫不理会郝刚的卖萌和躲懒。

“你说,这个拖拉机厂选址怎么说。”

郝刚看看今天如果不给钱士元拿出点干货,估计是走不了了,于是放下要跑的心思,老老实实地开始分析:“生产线是拖拉机厂的主体,光靠一条生产线是不行的,还要有配套。”

钱士元点点头,这是常识。

“你打算是完全新建一个厂还是在现有条件下整合海川的资源?”郝刚问道。

“你认为呢?”钱士元反问。

郝刚心里无比郁闷,这些老滑头都是一个德行,樊义山也好、钱士元也好,都会这一招。

不管说什么都是先套自己的话,都欺负我小是吧。

郝刚肚里叽叽咕咕,可该回答的还要回答。

“我的意见是整合海川现有的力量,把第一机械厂、农具修理厂和个别技术设备力量比较好的厂合并起来,组建新的拖拉机制造股份制公司,士林集团以生产线入股,占40%,国资占股60%。”

郝刚顿了顿,看钱士元没有插话,就知道他对这个股份比例还是能接受的。

“新成立的拖拉机厂异地重建,把整合过来的几个厂子占有的土地释放出来,作为商业开发,补充建厂的资本。”

钱士元眨了眨眼,郝刚知道钱士元没听懂。

郝刚笑了笑,自己的思维跳跃性太大,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真不容易跟上自己的思路。

果然,看到郝刚停了一下,钱士元知道是留给自己问话的,就说了:“什么叫商业开发,资本是从哪儿来的?招商引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这笔钱是不是太渺茫了。”

“这事你不要担心,我有考虑。”郝刚给钱士元喂了一颗定心丸,继续说:“只是后面的计划很庞大,需要你说服海川的上层去一一落实。”

“只要可实行,我会不遗余力去推动的。”钱士元保证。

郝刚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郝刚比自己更进了一步,考虑的更长远,连建厂的资本都考虑到了,钱士元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钱叔,你说再过几年,海川人会多有钱?”郝刚突然说起了不相干的话题。

“多有钱?那能有多有钱,吃不愁、穿不愁,有酒有肉行不行。”钱士元随口答道。

在钱士元的心中老百姓吃穿不愁、有酒有肉就是海川人要过的幸福生活。

这个想法不落后,要知道二十年后,我们对幸福的定义还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不,我心目中的海川是城里高楼大厦、乡村园林如画,街上车水马龙,人人豪情万丈。”

郝刚说这话时不再玩世不恭,而是充满了虔诚。

什么第一村、第一镇、第一城,不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家的吗?

重生回来,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办了刘元庆之后,郝刚的心理变化很大,他已经不把那几个人当做头等目标了。

刘元庆上一世在清江不可一世,这一世随手几个小动作就整到小黑屋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